俄罗斯这段时间积极巩固和印度的传统友谊。(美联社)
俄乌战争发生后,印度的角色让美国和西方倍感无奈。它不但公开拒绝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还趁机大买俄原油,印度民众更是在社交媒体力挺俄罗斯,反对西方制裁俄。如果说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还有点遮遮掩掩,印度可是毫不避讳。
但是印度的做法并没有招致美国和西方的严厉警告,像后者对中国的警告一样,相反,多国领导人和政要在这期间访问印度,意图拉拢它站在“历史正确一边”。澳洲总理莫里森、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英国外相特拉斯、美总统国安副助理辛格先后前往新德里;与此同时,中国外长王毅、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到访印度。可谓左右逢源。
这凸显了印度在俄乌战争后的地缘政治的某种独特性。印度不谴责俄罗斯,是因为它和俄的传统友谊以及现实的利益关系,印度的军火高达六成是买俄罗斯的,决定了它的立场必然站在俄一方。但印度加入美国围堵中国的行列,成为美国的准盟友,又使得在制裁俄罗斯的问题上美国和西方不能逼印度太狠,小心它反水。中国也想利用双方共同的对俄立场来改善近几年剑拔弩张的中印关系,让边境争端降温。俄罗斯则更要巩固同印的传统友谊,在眼下这个四面楚歌的时候支持自己。正是此种独特性让印度的重要性一下体现出来,成为各方争相需求的“香饽饽”(极受欢迎的人或极抢手的东西)。
但从另一角度说,印度在俄乌战争中的“受宠”也是它外交自主的结果。想像一下,如果印度倒向西方,按美国要求谴责和制裁俄罗斯,它并不会得到美国和西方的额外嘉奖,因为美国认为这是你应该做的,相反会得罪俄罗斯这个几十年的好朋友。而站在俄一方,美为反中,也不会把它怎样,说不定以后要它配合反中,还会给它更大甜头。
从道义上谴责俄罗斯当然是必须和必要的,可也要承认,国家从来都是冷冰冰的理性动物,处理国家关系,从来都是以利益来计算的,道义的背后也是利益在支撑。印度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之一,几十年来大体是按照不结盟的自主精神来处理国际关系的,这次也一样。
事实上,不只印度,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或者用另一称呼第三世界国家,都是这样来处理俄乌危机的。只不过印度是大国,它和美俄的这种关系使它显得更特殊更显眼。和美欧日加澳等广义的西方对俄罗斯发起的一波又一波的谴责和制裁不同,非西方的第三世界国家此次表现却非常暧昧。尽管联合国的两次大会都有140多国谴责了俄的侵略行为,可还是有40多国选择了弃权和没有投票,其中包括中、印以及越南、伊朗、南非等。更值得玩味的是,在140多个谴责国中,真正回应美国制裁号令的总共有40多国,基本是五眼联盟、欧洲国家,再加上美国的一些盟友。除新加坡外的东盟九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巴基斯坦、沙特、埃及等区域大国,乃至土耳其这个北约国家和以色列这个美国的铁杆盟友都未加入制裁。
俄罗斯外长Sergey Lavrov (左)日前曾当印度外长Jaishankar(右)的面赞扬印度对乌克兰战争的中立立场。(美联社)
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名册和在联合国上谴责中国新疆政策的国家基本一致。最近几年,围绕新疆和香港问题,美中两国在联合国以及其他的多边舞台进行较量。美国以其强大的国际话语权把中国塑造成一个践踏人权的国家,并试图让更多的国家谴责和反对中国,建造一个尽可能广泛的孤立和围堵中国的网络。两国都各自或者动员他国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针对新疆和香港问题发起谴责或者反谴责的声明和投票活动。
从结果看,美国能够动员的基本是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国家和新欧洲国家,以及少数非西方的盟友,包括和台湾有外交关系的一些太平洋岛国和中南美洲国家。而中国能够动员的则是发展中国家的多数。比如去年6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7届会议,美国等41国谴责中国在新疆进行种族灭绝,但65国支援中国,其中包括除土耳其外的整个伊斯兰国家。
这41国基本构成了美国的朋友圈,是传统的西方阵营,它们并非都同中国关系不好,多数是出于价值,不赞同中国的新疆政策,少数国家是被美施压不得不站在美一方。而在这次谴责和制裁俄罗斯的国家中,非西方的80国谴责俄罗斯,应该也更多是出于道义考虑,认为俄罗斯做得太过,公然侵犯一国主权,但真要让它们制裁俄罗斯,就必须仔细权衡。
上述两个例子反映一个现象,即在涉及必须选边站队的时候,以美欧为代表的传统西方国家及其少部分发展中国家盟友,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多数选择是不同的,后者没有简单地站在西方立场,去谴责或者制裁中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当然是基于各自利益考量,但仅仅用国家利益来解释,恐怕未必全解释得通,因为在一些不谴责或制裁中俄的国家中,它们同美欧的利益捆绑显然要比同中俄深。故要有超越于单个国家利益层面的原因来解释。
这些国家为什么不再担心或害怕若不跟随西方会被美欧打入另册?这背后的一个共同因素,恐怕是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正在强化自身的外交或战略自主,不愿跟随美国和西方的意愿来决定自身的对外立场和政策,成为美欧的棋子,而试图跳出国际关系西方主导的单极体系。这或许是自殖民时代结束后,世界秩序正在发生的最大变化,美欧不再像其鼎盛时期那样,一举一动都具有规范的力量,非西方的第三世界正在崛起。
想想20年前发生的9.11美国恐袭事件,对这一点会理解更深。恐袭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包括中俄都打电话慰问美国,表示愿意协助美打击恐怖主义。但这场恐袭要是出现在今天,其他国家出于人道主义还是会慰问美国,可不少国家恐怕就不会像20年前那样积极地表态要为美国打击恐怖主义提供帮助。当时像中俄这样的国家所以第一时间表态愿和美站在一起,更多考虑的是借此一事件改善同美关系。因为那时美国挟冷战胜利者之威,独霸全球,看谁不顺眼就修理谁,没有几个国家敢公开挑战它。但现在不同,除中国外,更多的区域力量开始升起,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印度和东盟。
印度前面说了,作为经济板块的东盟在世界经济版图中已占有重要位置,其GDP超越G7的后几国,成为亚太区域经济整合的推动力量和规则制定者。东盟每年都要举行以自己为主角的系列峰会,中国日本成为该系列峰会的次要角色,美国在这系列峰会中也得听从东盟安排。今年美国为了遏制中国,仿照中国召开美国—东盟领导人峰会,原计划年初在华盛顿举行,后因疫情推后,美国要求3月底召开,但东盟轮值主席柬埔寨不满美单方宣布会议日期,以一些东盟国家领导人抗疫走不脱为由,拒绝了美国。在东盟和美国的关系史上,这样的拒绝是不常见的。类似例子还有沙特和阿联酋,后两者也在俄乌战争爆发后不接拜登电话,不愿在平抑国际油价问题上为美“买单”。两国都是美传统盟友,不接美总统电话,要是放在过去,也不会发生,原因或许在于,美国如今不再是它们石油的最大买家,也就无须再事事听从美指令。
以G7为代表的西方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下降,以金砖五国、东盟和其他区域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快速跃升,是美国和西方不能再主宰全球事务的最重要原因。另一因素或是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多数国家的主要交易伙伴。以前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大国,它和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但现在这一角色被中国取代。美国既然不是多数国家的主要交易伙伴,自然它们对美国的要求就可以议议价,而不像过去一样按美意愿行事,从而直接促成了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外交自主的增强。
当然,印度所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整体崛起不等同于中国说的“东升西降”,因为美欧的相对实力虽然在下降,不能再支配世界,但它们几百年发展积累的存量使得西方在可见之未来仍然是世界的主导性力量,非西方的第三世界在这一点上同它还差得太远。尽管如此,我们在观察和研究国际关系时,不能仅着眼于大国和大国关系,把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只看成国际关系的配角或隐身的存在,甚至把国际关系简化成美中俄或者美中欧的三角演义,要看到第三世界国家正在崛起的历史趋势,有第三世界国家的视角,这样才能对世界的全美看得更清。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新闻仅为传播即时消息为目的,不确保内容准确或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有错误或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联系邮箱:info@idomedia.ca
网友留言评论